家和万事兴
2021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今天,重新回顾一下这个特别的日子,发生的特殊事件,回顾一下它的特殊意义。
1936年12月12日,中国西安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变:东北军首领张学良和西北军首领杨虎城,对当时的国民政府委员长以及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发动 “兵谏”。
一、凡事分清主次
近代以来,顺应世界历史大趋势,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中国新出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政府垮台,反封建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但随后陷入了军阀割据,城头依旧变换大王旗。列强侵略和肢解中国的步伐一直未停,更有日本,志在灭亡、吞并中国。
1931年,日本驻东北的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的时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军几十万官兵不战而走,全部撤至关内。东北军把东北丢了,遭受国人巨大舆论压力;东北沦陷,东北军心系父老乡亲,更是痛苦不堪。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一方面是军阀割据,一方面是国共内战,严重削弱了当时中国在面对日本侵略时的国家实力。
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蒋介石不分主次,把党派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坚持“围剿”红军,引起了国内民众极度反感。
面对民族大义,经过共产党的积极争取,张、杨作出了选择:停止内战,逼蒋抗日,实行兵谏。于是,西安事变爆发。
二、家和万事兴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立刻向全国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释放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集会结社自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并邀请中共代表赴西安共同处理这一事变。
八项主张的核心就是停止“剿共”、联合抗日。围绕这一目标,历时14天的谈判,西安事变,最后得以和平解决,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蒋介石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结束了内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前提条件。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为争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正面作用。
西安事变的历史教训:任何时候,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都应该高于党派的利益,尤其是在民族和国家遭受危难之时,民族和解,共同对敌,才会有国家的安全和兴盛,否则国力就会受损,就会遭受外来的侵略。
西安事变之前的国共内战和军阀割据,使国家实力遭到削弱,日本才敢侵略我们,我们才一再受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很快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最后战胜了日本侵略者。
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现实意义
联系现实,目前的两岸关系也有类似之处,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现状是国共内战的直接结果。虽然国共两党仇恨已消,已经建立协商机制,国民党不管是执政还是在野,都访问过大陆,且都承认一个中国,但两党在政治上仍有一些分歧,中华民族实现和解和团结的任务仍然还没有完成。
今天,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努力实现民族的和解与团结。暴力的唯一正义就是免于暴力威胁,战争的唯一正义就是以战止战。武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和最后的手段。和平统一台湾,仍在考验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今天的中小学生,就走在寻求智慧的路上。希望每个人通过学习把自己发展好,肩负起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通讯员:王骏
?